在电影《战狼》中,剧中的主角之一冷锋喊出“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这句话时,无数国人都感受到了这份豪情;实际上这句话源出自汉武帝刘彻之口,彼时汉武帝的原话是“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的原型出自汉武帝针对匈奴而实施的“马邑之围”,而匈奴在“马邑之围”后断绝与汉朝的和亲,频繁袭击汉朝边郡;“马邑之围”的计划虽未成功,但却结束了屈辱的“和亲”政策,同时也拉开了汉匈大规模战争的序幕。
如果有一份“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帝王排行榜”,上面肯定有汉武帝;武将爱好者也视汉武帝为神明;君王本身已经够厉害的了,还能同时拥有卫青和霍去病两员重量级的武将,这种组合足以让西方的亚历山大大帝和拿破仑相形见绌。
但在史学家和经济学家眼中,汉武帝就不太受待见了——在司马迁看来,汉武帝就是个败家子。为什么汉武帝的口碑如此分裂,又为何我们要花那么多的笔墨重点讨论汉武帝?
本文试图通过在汉武帝时期,汉朝完成了从自由经济时代到中央集权制的转变,以及中央集权体系下的财政密码等出发,让我们走进历史,看看古代这几千年来是如何解决财政问题的。
【一】在汉武帝时期,中国完成了从自由经济时代到中央集权制的转变
很多人以为我国从秦始皇开始,就一直是中央集权制的国家——事实上,在汉代初期,朝廷遵循黄帝和老子的思想,采取休养生息政策(朝廷几乎全盘从经济事务中退出,让市场自由经济发展,是典型的“小政府,大社会”)。
当时的朝廷只有最必须的行政、税收和武装力量(由于官僚体系很小,汉武帝甚至可以免除农民十几年的农业税)——彼时的汉朝,是亚当·斯密标准下完美的自由经济(在汉武帝之前,汉朝朝廷与匈奴以和为贵,能不打则不打)。
到了汉武帝时期,在一场双方并没有正面交锋的马邑之役后,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彻底破裂,开始了连绵不绝的恶战;汉武帝追求战争带来的征服感和仪式感,大臣自然投其所好,这也导致汉帝国周边的国家开始了接二连三的反抗。
汉帝国征战的对象,从匈奴扩展到了周边很多国家——如果光是汉武帝好战,战争的结果也就是双方重新和谈,回到之前靠安抚维系关系的老路上;但汉武帝时期是名将迭出的时代,最著名的便是卫青和霍去病。
撇开两位武将辉煌的战绩不说,从财政角度而言,一场胜仗的花费和赏赐,可以用来养活官僚体系几十年——汉朝的常胜之军,变成了财政体系的噩梦(为凑钱打仗,汉武帝和他的官员开动脑筋,使用了各种富有想象力的策略)。
第一种政策是提高商业税——由于税费太高,导致无利可图,商家自然就减少生意,直到关门大吉,因此通过提高商业税费而收上来的钱并不多。
第二种政策是发行减值货币——通常货币和贵金属是等值的,十块钱货币代表价值十元钱的贵金属,减值货币则是十元钱的货币,其贵金属含量仅仅价值五元或者低(结果是朝廷在拥有同样贵金属的情况下,可发行更多的货币)。
第三种政策是卖官——除汉朝最关键的官员岗位,其他官员岗位都可以买。
第四种政策是资产税——在商业税额度太高会打击老百姓积极性的情况下,汉朝政府想到了资产税,额度是百分之六,意思是如果我们有一百万的资产,一年要交六万。
为顺利实施政策,汉朝实行了有奖告发——在这种告发策略的引导下,有钱人家每天都聚集着无数给他家做资产评估的人;而告发他人成功的人,也时刻提防自己被他人告发,当时的社会环境恶劣,人人自危。
事实证明:几种策略的效果并不好,于是汉朝正式走上了中央集权制的道路。
【二】中央集权体系下的财政密码
由于提高商业税、减值货币、卖官以及收资产税的效果不佳,因此汉朝一改自由经济体系,开始了中央集权制时代——可能汉武帝不曾料到,这一制度在之后的中国延续了几千年。
和自由经济体系相比,集权制度需要靠两个方面来保障。
一是建立一套官僚制度,国家可以用这个制度来控制社会——汉武帝之前是在自由经济体系下,靠“无形的手”来发展经济;但是在集权制度下,“无形的手”要让位于官僚制度“有形的手”,这套官僚制度需要足够的复杂和有效。
二是创造足够的财政收入,来养活这个官僚体系——要想让官僚体系足够有效,政府需要网罗全国最优秀的人才;如果给这些优秀人才的收入没有吸引力,人才肯定去民间自己创业了。
如果政府的财政收入完全依靠民间的各类税收,那么财政收入的稳定程度是无法保证的;政府不可能规定一家民间机构一年的纳税总额,因为民间机构是赚了钱才需要纳税的,年景不好的时候,企业停工歇业也是他们的自由。
为此,政府想到三个办法来稳定财政收入:
一是创办国有企业(把国家最好的资源以及效率最高、最先进、赚钱效应最好的企业都收归国有);在历史的长河中,盐和铁是国家的核心工业部门,都有盐铁专卖的制度——这两个工业部门为朝廷提供了稳定且源源不断的收入。
二是公有土地制度(从古至今一直是地方政府最为稳定的财政收入来源)——地方政府在面对中央各类财政要求的时候,有了缓冲区;而中央也不用过度担心让地方政府多缴纳财政资金的时候,会出现不稳定的因素。
三是垄断货币发行(好处是让朝廷拥有了制造通货膨胀的能力):朝廷独家发行货币非常重要——如存在多种货币,一种货币主动通货膨胀就会造成该货币购买力下降,老百姓自然会抛弃这种货币,选择其他没有通货膨胀的货币。
【三】结语
翻开尘封的历史,古往今来看似按部就班的文明会被揭开神秘的面纱,讲述一个个发生在几千年前,但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历历在目的往事。无论怎么去比喻经济发展在历史长河中的不断重复的故事,我们依然要懂得尊重和敬畏市场。
国有企业是否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大家长期以来讨论的重点;很多人以为国有企业是新中国特有的企业形式,事实上,中国最早的国有企业,是管仲在公元前八百年左右就创立的。
在汉武帝时期,国有企业更是承担起了为国家贡献大量财政收入的重任。因此,好的国有企业并不会阻碍国家的经济发展;占用了资源,却无法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国有企业才是问题所在。
因战争而改变的自由经济演化成了中央集权(有形的手),除了建立有效的文官体系,还要考虑稳定官僚,通过把控资源的国有企业、公有土地制度和垄断货币发行来确保财政收入是历朝集权的延续。
在时代背景不断变换的情况下,传统的财政、货币政策不是新鲜话题,围绕足够稳定的财政收入而建立的各类制度和体系也是立国治市之本,我们之所以要解读这段历史,也是想为身处迷雾的人点一盏灯,用历史明辨方向,用认知谋取未来。